无寐的话再次令观月陷入了那段黑暗的日子。
火灵兽失控,引发一场又一场大规模的火灾,甚至将整个大陆化为焦土;水灵兽将水体收回,大陆枯竭,导致生命之源的消失,人和其他生物都面临灭绝的危机;木灵兽的捣乱,使得植物界彻底崩溃,生态链被彻底打破;土灵兽的不稳定,使得大地变得支离破碎,人无法在地上安居乐业;风灵兽的异常,将使得风暴更加猛烈,摧毁一切生命和文明的成果......
观月的沉默引起了无寐的注意,他苍老且沙哑的嗓音把观月从回忆里拉了出来。“观月姑娘,看来灵迹大陆未来的那一劫令你印象深刻。既然月族选择了你回到这个时空,而且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在你到来前,整个大陆根本不存在拥有月之灵的人。我想从你踏入这个时空开始,灵迹大陆的命运已经开始改变。而你能做的,不一定是‘灭世’。你懂我的意思吧?”
无寐的话让观月从那段黑暗的回忆中回过神来,她看着老族长那双深邃的眼睛,似乎能从中读出历史的厚重与智慧。她点了点头,表示自已明白了他的意思。
无寐拄着灵杖,走到书柜前,从书柜深处拿出了一本非常陈旧的小册子。他招呼三人坐下,翻开小册子,继续说道:“在过去,灵迹大陆也曾面临过灵力失衡的困境。那时,太阳之力与月之灵的拥有者,是两位伟大的存在,他们分别代表着光明与黑暗的力量,也是大陆平衡的关键。”
“太阳之力的拥有者名为炎阳,他是一位英武的战士,拥有着炽热如火的力量。他的力量可以驱散黑暗,带来光明与温暖,让万物生长。而月之灵的拥有者名为幽月,她是一位神秘的女巫,掌握着夜晚的秘密,能够操控月光,为大地带来宁静与祥和。”
“起初,炎阳与幽月的力量并不协调,他们各自为政,导致灵力时而过于炽烈,时而过于阴冷,大陆上的生灵苦不堪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意识到,只有相互磨合,才能真正解决灵力失衡的问题。”
“炎阳与幽月开始尝试沟通与合作。炎阳学会了在夜晚收敛自已的力量,让幽月的月光能够洒满大地,为夜晚的生灵提供庇护。而幽月也在白天释放出一丝月之灵的力量,与炎阳的太阳之力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平衡。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特殊的仪式,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将太阳之力与月之灵的力量融合在一起,释放出强大的能量,修复了灵力失衡带来的破坏。”
“在这个过程中,炎阳与幽月也逐渐理解了对方的力量与责任。炎阳明白了,光明并非万能,黑暗也有其存在的意义;而幽月也认识到,黑暗并非绝对,光明同样能够带来希望与生机。他们开始互相尊重与支持,成为了彼此的伙伴。”
“最终,在炎阳与幽月的共同努力下,灵迹大陆恢复了平衡与和谐。他们的力量成为了大陆的守护者,确保灵力的稳定与生灵的安宁。而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无数人去追求光明与黑暗的平衡。”
无寐的话语让观月陷入了沉思,她意识到,自已作为月之灵的拥有者,也需要找到属于自已的平衡与磨合之道。
宫影痕问无寐:“既然观月说,未来的危机是来自于灵脊结界被破坏,现在还有方法可以加强灵脊结界的禁制吗?这个结界一直是由浑戎部落负责的,您有发现部落最近有什么异常吗?”观月所说的危机发生在距今五十年之后,要是有人要对灵脊结界下手,现在已经是时候了。
不久前,勃兰国特地派军将被驳潢组织拐走的浑戎族人全部带回了部落,同时也归还了那个装着浑戎部落秘籍的盒子。
无寐把盒子拿出来,打开:“这两份文字各异的册子所记载的,就是设下灵脊结界的方法。我想,在原来的时空里,观月并没有遇到苏瑶,也就是说,这个盒子不会再次回到浑戎部落,而是落入了想破坏结界的人手中。”
“瑞国国王!”凤台空马上想到了这个人。他记得观月所述的未来中,记载的就是瑞国国王吞并的浑戎部落,那得到盒子,破坏结界的,一定是瑞国的国君。即使不是现任的瑞国国王,也会是他的子孙。
按照这个说法,摄政王遗芳所带领的戍边军队跟瑞国一战,是在所难免了,而且越快越好。
无寐没有完全同意凤台空的说道,他认为,瑞国也是灵迹大陆的一份子,不可能会做出自取灭亡之事。就算此时能吞并瑞国,也不一定是解决了根源上的问题。
无寐不知为何,露出了让人始料未及的微笑。“观月姑娘,老身有个提议,你只管参考参考。”
“无寐族长请说。”
“阴阳结合!”
无寐的建议让观月、凤台空和宫影痕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无寐见状,便缓缓解释道:“阴阳结合,并非简单的婚姻联姻,而是一种灵力层面的深度融合。
拥有太阳之力的人,其体内蕴含着炽热、明亮、积极向上的阳刚之气;而观月姑娘你作为月之灵的拥有者,体内则流淌着清冷、幽静、柔和内敛的阴柔之力。
当这两种截然相反却又相互依存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时,便能形成一种全新的平衡力量,足以抵御即将到来的灾难。”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和修炼。首先,要找到一个拥有太阳之力的人,这个人必须心地纯净、意志坚定,且与观月姑娘你有着深厚的缘分。然后,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比如月圆之夜、灵力交汇之地,进行阴阳结合的仪式。仪式中,双方需将自身的灵力完全释放出来,让太阳之力与月之灵相互交融、相互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