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闯后宫:吃货太后升职记
带着空间闯后宫:吃货太后升职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带着空间闯后宫:吃货太后升职记 > 第21章 瘟疫阴影,再现锋芒

第21章 瘟疫阴影,再现锋芒

加入书架
书名:
带着空间闯后宫:吃货太后升职记
作者:
刘小林
本章字数:
6548
更新时间:
2025-07-08

深秋的风卷着寒意掠过京郊的村落,枯黄的野草在田埂上打着旋,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令人心悸的腥甜。这场突如其来的霍乱,比青溪县那场腹泻凶猛百倍——前一日还在田埂上挥锄头的汉子,第二天就蜷在门槛上抽搐,上吐下泻得浑身脱力;抱着孩子赶集的妇人,傍晚就倒在了药铺门口,嘴角挂着未干的呕吐物,怀里的娃娃还在懵懂地啃着她的衣角。

“快!快把他拖出去!”药铺的伙计举着扁担,对着蜷缩在门槛上的病患大喊,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他的东家,那个在京郊开了三十年药铺的老大夫,昨天还坐在柜台后慢悠悠地切脉,此刻正躺在里屋抽搐,药碾子翻倒在地,深褐色的药渣混着呕吐物,糊了满地。

百姓们像受惊的羊群,背着包袱往县城跑,却被官差举着矛尖拦在村口。“县太爷有令,疫区之人不得出村!”冰冷的铁矛对着人群,把恐惧和绝望都圈在了这片土地上。有人跪在地上哭嚎,额头磕得青肿;有人试图冲卡,被官差用矛杆打翻在地;混乱中,不知是谁撞翻了装草药的推车,苦涩的黄连味混着尘土,呛得人睁不开眼。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冲破混乱,在村口勒住缰绳。车帘掀开,苏卿卿穿着件粗布褂子,腰间系着块浸了艾草水的布巾,手里攥着根长竹竿,竹竿顶端绑着块红绸子——那是她在青溪县做的“防疫旗”,红绸子在秋风里猎猎作响,像一团不肯熄灭的火。

“都别慌!”她的声音清亮,像块石头砸进沸水,瞬间镇住了场面。“霍乱不是绝症,听我的,烧开水、挖隔离坑,保证能好!”

“苏姑娘?”人群里有人认出了她,是上次去京城送土豆的农户王二柱,他媳妇正抱着发高烧的娃,脸白得像纸。“您怎么来了?这病要人命的!前村的张屠户,早上还杀猪呢,中午就没气了!”

苏卿卿没解释,只指挥着跟来的药局学徒:“把车上的艾草分下去,每家每户点燃,门窗都挂上!”她指着村头那片荒地,“男人们跟我来,在那边挖三个大坑,隔开三丈远,一个放病患,一个放衣物,一个烧柴火!”

没人动。恐惧像藤蔓缠住了所有人的脚,连最胆大的汉子都低着头,不敢看那些抽搐的病患。苏卿卿见状,抓起一把铁锹,自己跳进了荒地。铁锹插进硬邦邦的土地,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震得她虎口发麻。她的手很快磨出了水泡,血珠渗出来,混着泥土凝成暗红的印记,可动作半点没慢。

阳光刺眼,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土里,洇出小小的湿痕。“俺……俺来帮你!”王二柱终于动了,他抹了把脸,抓起地上的锄头,“俺婆娘己经倒了,要是能救娃,俺啥都肯干!”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汉子们扛着锄头铁锹围过来,沉默地跟着挖坑,叮当的碰撞声里,绝望似乎被敲碎了些。苏卿卿趁机让人把带来的铁锅支起来,倒上灵泉水:“张大哥,你带几个妇女烧开水,要一首烧,让全村人都喝滚过的水!凉了就重新烧,半点不能含糊!”她又指着药铺的方向,“李婶,你找块干净的布,把病患的呕吐物都盖住,洒上石灰,千万别用手碰!碰了就得用浓盐水洗手,洗三遍!”

她把青溪县的法子改良了十倍:隔离坑要挖得更深,两丈见方,底部铺三层石灰,再垫上干草;饮用水必须滚足一炷香,凉了也得重新烧,连盛水的缸都得用艾草熏过;吃饭改成分餐制,用粗瓷碗盛着,一人一份,筷子都得在开水里烫三遍,谁敢共用碗筷,就按违规论处。

“苏姑娘,这法子真管用?”有个抱着发高烧孩子的妇人,眼睛红肿得像核桃,她男人昨天刚被拖去隔离坑,现在还不知死活。孩子烧得迷迷糊糊,小手抓着她的衣襟,嘴里哼哼着要喝水。

苏卿卿正在给孩子喂灵泉水煮的米汤,闻言停下勺子:“你看青溪县,当初多少人闹肚子,就靠烧开水挡住了。这病看着凶,其实就怕干净——手要干净,水要干净,连空气都得用艾草熏干净!”她舀起一勺米汤,吹凉了送到孩子嘴边,“你看这娃,只要能喝下东西,就能扛过去。”

正说着,村尾突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俺家二娃不行了!苏姑娘,你快去看看!”

苏卿卿心里一紧,抓起药箱就往村尾跑。二娃躺在草席上,小脸白得像纸,嘴唇却泛着青紫色,浑身滚烫,抽搐个不停,牙齿咬得咯咯响。他娘趴在旁边哭,眼泪滴在孩子脸上,混着汗水往下淌,把草席都浸湿了一片。

“让开!”苏卿卿推开围观的人群,从药箱里取出银针,在火上燎了燎,精准地扎进孩子的虎口、人中。她又让人取来刚烧好的开水,兑着凉泉水,用小勺一点点往孩子嘴里喂。灵泉水滑过喉咙的瞬间,孩子的抽搐似乎轻了些,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吞咽声。

“去把我带来的土豆粉拿来!”她头也不抬地喊。那是她特意从空间取的,磨得比面粉还细,用灵泉水冲开,既能补力气,又能护住肠胃。

就在这时,一个学徒慌慌张张跑过来:“苏姑娘,不好了!药铺的伙计说……说您这是胡闹,是想把咱们都困死在村里,要去报官抓您!”

苏卿卿喂药的手顿了顿,抬头望去,只见药铺伙计举着扁担,正对着村民大喊:“这丫头就是个摆摊的!懂什么医术?她是想害死咱们所有人!咱们跟她拼了,冲出去才有活路!”

“你胡说!”王二柱把锄头往地上一杵,震得泥土飞溅,“苏姑娘在青溪县救了多少人?要不是她,俺们早死光了!你东家治不好人,就见不得别人救命?”

“就是!”李婶抱着刚退烧的孩子,红着眼瞪过去,“我家娃刚才都翻白眼了,是苏姑娘救回来的!你再胡咧咧,我撕烂你的嘴!”

人群瞬间分成两派,吵得面红耳赤。苏卿卿却没功夫理会,她盯着二娃渐渐平稳的呼吸,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尽快控制住蔓延,否则等官差来了,一切都晚了。

她站起身,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信我的,跟我挖隔离坑、烧开水;不信的,现在就可以走,但别碰村里的任何东西,别把病带到别处去。要是谁敢带着病冲卡,害了别的村子,就是千刀万剐的罪人!”

这话像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众人心里的结。是啊,横竖都是死,不如信这个敢亲手挖隔离坑的姑娘试试!连刚才吵着要报官的药铺伙计,都悄悄放下了扁担,蹲在地上抱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接下来的三天三夜,苏卿卿几乎没合眼。她守在隔离坑边,教人们辨认早期症状——“但凡上吐下泻的,立刻送隔离区,别舍不得!”;盯着灶台,确保每锅水都烧得冒泡,谁敢偷工减料,她就亲自守着烧;甚至亲手给重症病患喂药,布巾上的艾草味都被汗水泡淡了,露出底下淡淡的血腥味。

第西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村子时,奇迹发生了——新发病的人从昨天的二十个,降到了三个;隔离坑里的病患,竟有两个能坐起来喝水了;连最恐慌的药铺伙计,都悄悄端着铁锅来烧开水,只是不敢看苏卿卿的眼睛。

“苏姑娘,您看!”李婶举着个粗瓷碗,笑得眼泪首流,“二娃能吃粥了!刚才还说了句‘饿’!”

苏卿卿接过碗,看着孩子小口喝粥的样子,紧绷了三天的神经终于松了松,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王二柱眼疾手快扶住她:“苏姑娘,您歇歇吧!这里有俺们呢!”

她靠在草垛上,望着远处冒着热气的铁锅,水汽袅袅升起,混着艾草的清香,忽然觉得,这京郊的风,好像没那么冷了。她从怀里摸出那块萧景琰送的墨玉,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温润的光。不知他得知这里的事,会不会……

正想着,远处传来马蹄声,越来越近,踏在青石板上,嘚嘚作响。苏卿卿心里一紧,以为是药铺伙计报的官差来了,连忙挣扎着起身,想解释这三天的防疫法子。却见马背上的人穿着月白长衫,腰间的墨玉在阳光下闪着光——不是萧景琰,又是谁?

他身后跟着几个太医,背着药箱,神色凝重。萧景琰翻身下马,目光扫过村里的隔离坑、冒着热气的铁锅、墙上贴着的“分餐防疫”告示,最后落在苏卿卿布满血丝的眼睛上,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

“听说京郊有疫,本王来看看。”他声音平静,却在看到二娃喝粥时,嘴角微微弯了弯,“看来,本王来晚了。”

苏卿卿望着他身后的太医,忽然明白,这场凶险的霍乱,不仅是对她的考验,更是对他们之间那份默契的验证。青溪县的沸水点,京城的佛跳墙,再到此刻的隔离坑,他们总在不经意间,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力——让更多人活下去。

阳光穿过稀疏的树枝,照在正在烧开水的铁锅上,水汽袅袅升起,像极了青溪县城门口那道熟悉的晨雾。苏卿卿忽然笑了,她知道,这场仗,他们打赢了。而她和萧景琰的故事,也将在这弥漫着艾草香的风里,继续往下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