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洪清玲坐在书桌前,翻看着宋远舟送的书。父亲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放下一杯热牛奶。
"听村长说你打算在码头弄个展览?"洪国胜问,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骄傲。
"嗯,想让年轻人知道码头的历史。"洪清玲抬头微笑,"爸,你有老照片可以贡献吗?"
洪国胜沉吟片刻,走到衣柜前,从最底层拿出一个铁盒:"你自己挑吧。"
铁盒里装着泛黄的照片、褪色的奖状和一些剪报。洪清玲小心翼翼地翻看着,每一张都是她从未见过的父亲——年轻的、笑容灿烂的、站在甲板上意气风发的...
洪清玲突然明白了父亲对码头的感情。那不仅是一个出海的地方,更是他青春的见证,是勇敢瞬间的定格。
"爸,"她轻声说,"新码头会比你记忆中的更结实、更漂亮。我保证。"
洪国胜摸了摸女儿的头发,眼里闪着光:"爸知道。你做事,爸放心。"
夜深了,洪清玲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熟悉的海浪声。八亿元给了她改变物质条件的能力,但真正让她与父亲、与渔村重新连接的,却是修复码头这个决定本身。钱只是工具,而爱,才是重建一切的根基。第二天一早,洪清玲换上了最朴素的衣服,拎着父亲的赶海工具出了门。她需要一段独处的时间,重新找回拍摄视频的初心——不是为名利,只是单纯记录这片她深爱的海。
"大家看,这是码头重建的第一天。"她对着镜头轻声解说,"这些桩基要打到海床下六米深,才能抵挡台风的侵袭。"
德叔叼着烟斗走过来,眯眼看了看施工进度:"玲玲,你这钱花得值。用的都是好材料,比原来的结实多了。"
洪清玲急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指了指正在录像的手机。德叔会意,拍拍脑门:"瞧我这记性!"他压低声音,"放心,叔不说漏嘴。"
几个村里的孩子好奇地围过来,踮着脚想看洪清玲的手机屏幕。她蹲下身,把刚拍的视频放给他们看。
"玲玲姐,等我长大了也要拍视频!"虎子眨巴着大眼睛说。他父亲去年出海遇难,母亲在镇上打工,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洪清玲摸摸他的头:"好啊,等码头修好了,姐姐教你。"
"真的吗?"虎子兴奋地跳起来,"我要拍大螃蟹!拍比脸还大的那种!"
孩子们的笑声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洪清玲突然有了灵感——为什么不记录下码头重建的全过程,做成一个系列视频呢?从打桩到竣工,从老渔民们的回忆到孩子们对未来的期待...
"德叔,能跟我讲讲老码头的故事吗?"她调整手机角度,"我想拍个专题。"
德叔眼睛一亮,掸了掸烟斗:"那可有得说喽!这码头还是1958年建的,那时候我才你这么大..."老人的声音渐渐洪亮起来,浑浊的双眼泛起光彩。
洪清玲专注地听着,镜头记录下德叔脸上每一条皱纹里藏着的岁月。周围的老渔民们也凑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着记忆中的细节——哪年台风差点冲垮码头,哪年渔获特别多把码头都堆满了,哪年村里的小伙子们从这跳下水救起了落水的游客...
"最热闹的时候,这码头天不亮就挤满人。"德叔指着如今空荡荡的岸边,"渔船回来时,各家媳妇都来挑最新鲜的货,商贩们抢着收购,孩子们在缝隙里钻来钻去捡漏网的小鱼..."
洪清玲看着镜头里老人们追忆往昔的神情,突然明白了这个码头对渔村的意义——它不仅是出海的工具,更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
中午休息时,洪清玲坐在礁石上剪辑上午的素材。晓燕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挥舞着一份文件。
"玲玲!好消息!"她兴奋地喊道,"县里批准了我们的渔村旅游推广计划!还拨了十万块启动资金!"
洪清玲接过文件浏览起来,这是一份详细的渔村旅游开发方案,包括赶海体验、海鲜烹饪、渔家乐住宿等项目。她的视频将成为重要宣传窗口。
"太棒了!"洪清玲由衷地高兴,"这样一来,村里人就能多一份收入了。"
晓燕神秘地眨眨眼:"还有更好的——宋远舟推荐你加入省海洋保护协会!"她掏出一封邀请函,"他说你的视频能唤起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
洪清玲接过邀请函,心情复杂。宋远舟的出现让她既期待又警惕——他对海洋的热爱是真诚的,但他似乎也对她的资金来源有所怀疑。
"晓燕..."洪清玲犹豫了一下,"你觉得宋远舟这个人怎么样?"
"超厉害啊!"晓燕不假思索地说,"他可是国内顶尖的海洋生态摄影师,作品上过《国家地理》呢!"她突然凑近,压低声音,"而且长得帅,单身哦~"
洪清玲哭笑不得地推了她一把:"想什么呢!我就是觉得他...好像对我特别关注。"
"废话!你现在可是网红好吗?"晓燕翻了个白眼,"再说了,你那透明海龙的发现确实很有科研价值。"
两人正说笑着,洪清玲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请问是洪清玲女士吗?我们是《财经周刊》的记者,想就您投资渔村码头一事做个专访..."
洪清玲匆忙挂断电话,心跳加速。这己经是本周第三个财经媒体的来电了,一个小网红自掏腰包修码头的事,怎么会引起财经记者的兴趣?
"又是记者?"晓燕察言观色,"玲玲,你最近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怎么感觉有人故意在挖你的背景?"
洪清玲勉强笑了笑:"可能是我太敏感了。"
下午,洪清玲独自来到村委会,想查阅一些老码头的历史资料。推开资料室的门,她却意外地看到宋远舟正伏案翻阅一本发黄的相册。
"洪小姐?"宋远舟抬头,有些惊讶,"真巧。"
"你在看什么?"洪清玲走近,发现那本相册里全是老码头的照片。
"收集素材。"宋远舟微笑着让出半边椅子,"正好遇到专家了,一起看看?"
洪清玲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了下来。相册里的照片记录了码头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从最初的简陋木栈道到水泥结构,从黑白到彩色...其中一张引起了她的注意:年轻的洪国胜站在一艘渔船前,手里捧着一条巨大的黄鱼,笑容灿烂。
"这是我爸!"洪清玲忍不住惊呼。
宋远舟凑近看了看:"你父亲年轻时是捕鱼能手?"
"嗯...听说是。"洪清玲轻声回答,心里泛起一丝酸楚。父亲从未向她提起过这些辉煌往事,她记忆中的父亲总是沉默寡言,为生计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