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突然变得刺眼,阮晴眯起眼睛,恍惚看见十八岁的自己站在雨幕中,而便利店屋檐下的少年张着嘴,声音却被雷声彻底吞没。十五年来,她一首在为那个未被听见的答案编写最糟糕的版本,却从未想过,也许真相完全相反。
戴茹突然从包里拿出手机,划开相册,把手机推到阮晴面前:"林格曼医学先锋奖,医疗界35岁以下医师能获得的最高荣誉。那个钛钢戒指是获奖者的象征,全世界只有二十个人拥有。"
她划动屏幕,"看看这篇专访,《海城日报》称他为'医学界的天才'。"
戴茹一说起这个,眼里就忍不住露出崇拜的神色:"那个是医学界最高的认证耶!"
阮晴的指尖在触到屏幕上巫宇晨的西装照时微微发抖。照片里的他比现在诊室里见到的更加严肃,眉宇间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与记忆中那个清冷少年己经相去甚远。
"林格曼医学先锋奖——全球每年只颁三个人,外科、内科、基础医学各一个。" 戴茹点开维基百科的页面,"过去十年,亚洲外科领域只有两个人拿过,他是第三个。"
屏幕上,巫宇晨站在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上,一身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瑞典国王正将金质奖章挂在他颈间。灯光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衬得他整个人像是一尊冷峻的雕塑。
"这张照片当时在医学论坛疯传," 戴茹压低声音,"你知道底下评论最多的是什么吗?'这脸不去演医疗剧真是浪费'。"
她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可眼神里却带着藏不住的崇拜。
阮晴的呼吸微微停滞,目光落在照片上他的左手上——那枚钛钢戒在聚光灯下泛着冷冽的光,和他的人一样,锋利又沉默。
戴茹又点开一段视频,是国际医学峰会的演讲片段。巫宇晨站在全息投影前,流利的英文带着他特有的冷冽质感:
"我们的纳米靶向系统,能在107秒内锁定过敏反应源,比传统肾上腺素注射快4倍。"
画面切到临床案例——一个因花生过敏休克的小女孩,在注射他的药剂后不到两分钟就恢复了呼吸。
"看见没?" 戴茹的手指戳了戳屏幕,"这技术去年被FDA紧急批准,现在全球187家顶级医院都在用。"
她的语气里带着与有荣焉的骄傲,仿佛巫宇晨的成就是她的一样。
戴茹又划到另一个页面——《时代》杂志的年度医学人物特辑,巫宇晨的照片占据整整一版,标题赫然写着:
"从实验室到手术台:他让'无法抢救'成为历史"
戴茹没等她反应,又点开社交媒体——某医学论坛的热门帖子,标题赫然是:
"巫宇晨的钛钢戒:价值20万美金的'医学圣物'"
配图是他在手术室外的走廊,低头调整戒指的特写。帖子写道:
"这枚戒指采用他获奖技术中的抗过敏纳米涂层,全球仅三枚。曾有富豪开价20万美金求购,被他拒绝。"
阮晴的视线落在照片里他的左手上,那枚钛钢戒在无影灯下泛着微微的冷光,就像那天在诊室里,它划过病历纸时的样子。
戴茹突然翻出相册,点开一段偷拍的视频——巫宇晨在医学院讲课,有学生提问:
"巫教授,您为什么总转戒指?"
镜头里的他停顿了一秒,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了一下戒圈,然后淡淡回答:
"习惯。就像手术前检查器械——不需要思考,但必须存在。"
阮晴的胸口突然闷得发疼。习惯真的是一种很可怕的事,它会影响人的思考能力。
"哦对了!" 戴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听说他马上要升主任了——全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才33岁!"
她的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崇拜,"封神的人物存在耶!你知道多少医生熬到西十岁都混不上这个位置吗?"
戴茹突然把手机锁屏,咖啡馆的背景音乐恰好切换到林俊杰的《可惜没有如果》的前奏。钢琴声流淌在空气中,歌词像是专门为他们写的:
"假如把犯得起的错
能错的都错过
应该还来得及去悔过
假如没把一切说破
那一场小风波将一笑带过
在感情面前 讲什么自我
要得过且过才好过
全都怪我......。"
阮晴低头,咖啡杯里的倒影模糊不清,像极了那些年被泪水浸湿的旧时光。窗外,初夏的阳光依旧明亮,而她的无名指上,那道戒痕在光下微微发烫。
原来在她不在的这些年里,他竟然如此的优秀,优秀到就像星空中最亮的星,璀璨夺目又充满智慧的光芒,让人望尘莫及。
"他......一首没结婚?"这个问题在舌尖辗转许久,最终还是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