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石门的瞬间,一股裹挟着沙粒的阴风吹得人睁不开眼。手电筒的光束刺破黑暗,却被前方的迷雾吞噬,只隐约照见地面上刻着密密麻麻的西域星图。张大拿举起从墓室带出的青铜星盘,手背上青筋暴起:“这星盘的指针转得比老子的罗盘还邪乎,怕是有古怪。”
于雪蹲下身,手指拂过星图边缘的凹槽,突然轻呼:“这些凹槽对应的是二十八宿方位,而...” 她的目光落在玉琮上,“玉琮的八个角,正好能嵌入其中。” 说着,她将玉琮小心翼翼地放进凹槽,整座密室突然发出嗡鸣,头顶的洞顶缓缓裂开,露出一方天窗,敦煌璀璨的星空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
“是星陨谜阵!” 我望着天窗的形状,与手中《山河志》里记载的古代西域祭祀阵图完全吻合,“索离国与西域文明结合的产物,通过特定星象指引方位。” 话音未落,地面的星图突然亮起幽蓝光芒,沿着线条延伸出三条路径,每条路径尽头都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点 —— 赤色如火焰,青色如幽磷,白色如寒霜。
“选哪条?” 张大拿握紧洛阳铲,眼神警惕地扫视西周,“老子觉得赤色那条看着像火祭的路子,说不定和索离国的火纹有关。”
于雪却摇头,目光紧锁青色光点:“父亲的笔记里提过,敦煌曾有‘青磷引魂’的传说,或许...” 她话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金属碰撞声,还有若隐若现的金铃声 —— 玄菟会的人追来了!
“没时间犹豫了!” 我指向青色路径,“就这条!” 三人拔腿狂奔,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跑了约莫半炷香时间,前方出现一座由青铜柱组成的阵门,每根柱子上都刻着西域文字与索离国文交织的咒语。
“这是守护火祭秘窟的结界。” 于雪将手链贴在青铜柱上,“需要三器共鸣才能破解。” 话音刚落,玄菟会的人己经追至身后,为首的金面具人举起权杖,杖头的残缺火纹与阵门产生共鸣,结界竟开始扭曲。
“快!” 张大拿挥舞青铜剑,挡住对方的攻击,剑刃与权杖相撞,火星西溅。我和于雪同时将青铜面具、洛阳铲与手链按在阵门上,三器纹路与青铜柱的刻痕完美重合。刹那间,阵门轰然开启,露出后方的巨大洞窟,洞壁上镶嵌着无数发光的夜明珠,照亮了中央石台上的青铜祭坛。
祭坛上摆放着七个青铜盏,每个盏中都盛着不同颜色的粉末。于雪翻开从密室带出的残破账本,手指快速划过泛黄的纸页:“找到了!西域火祭分七重,对应七星之力,需要按星象顺序点燃青铜盏。” 她的目光落在祭坛边缘的星图刻痕,“当七星连珠时,秘窟核心就会显现。”
“七星连珠?” 张大拿抽空瞥了眼天窗,“今晚子时正好有这天象,敢情古人早就算准了?”
金面具人突然冷笑,指挥手下抛出绳索,试图抢夺玉琮:“于东山,你们以为能解开所有秘密?这火祭秘窟里藏着的,可是能颠覆历史的真相!”
千钧一发之际,我将玉琮嵌入祭坛中央的凹槽,七个青铜盏瞬间燃起火焰,分别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洞窟开始剧烈震动,祭坛下方缓缓升起一座石碑,碑身正反两面分别刻着西域佉卢文与索离国文 —— 那是索离国与西域诸国签订的火祭盟约,详细记载了双方如何通过丝绸之路,将火祭文明传播至中亚乃至更远的地方。
“原来如此...” 于雪抚摸着碑文,声音哽咽,“索离国的使命,是守护文明的交融与传承,而不是固守秘密。”
就在此时,天窗的七星连成一线,祭坛迸发出耀眼光芒。金面具人疯狂扑向石碑,却被突然升起的青铜锁链缠住。张大拿趁机挥剑斩断绳索,拉着我们冲向光芒最盛处:“先离开这儿!这地方要塌了!”
轰鸣声响彻洞窟,我们在崩塌的石块中狂奔,终于在最后一刻冲出石门。回头望去,三危山的断崖恢复平静,仿佛刚刚的一切都只是幻觉。于雪握紧玉琮,望着敦煌的星空:“父亲说过,文明的火种需要有人传承,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张大拿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叼起烟:“说吧,下一站去哪儿?老子这把老骨头还能再折腾折腾。”
我翻开《山河志》,目光落在最后一页空白处:“或许,我们该去趟中原,那里的某处古战场,说不定还藏着索离国与华夏文明最后的羁绊。”
敦煌的风沙依旧呼啸,月光洒在我们身上,映出三道坚定的影子。索离国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我们,将带着文明的火种,走向下一个未知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