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光这两天悄悄地在家找家传玉镯子,可任他翻箱倒柜,愣是没找到。
当初他记得母亲过世前,从手上褪下玉镯子塞到陈慧手里的,那只镯子是冯家传了几代的,什么品相的他不知道,只知道那镯子应该是翡翠质地,绿油油的,泛着温润的光。
陈慧拿了镯子一首都没戴,拿了个首饰盒子装着,宝贝似地收了,说以后要传给儿媳妇。
冯立光估摸着这镯子怎么也不止一万块,就想着先把它拿去当铺抵一万块钱,等想想办法再拿钱赎回来,这冯家的传家宝传不能毁在他手上。
至于陈慧这里,冯立光都想好了,去地摊上买个差不多样子的镯子先糊弄一段时间,反正她平时也不怎么拿出来看。
但是在家翻了个底朝天,就是不见镯子的踪影,眼看袁父定的一个星期时间就要到了,他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他怕陈慧要是知道了他还去找春花,那真的归找他拼命了,事情一旦闹开,他这把年纪,丢不起那个脸。
如此想来,他越发地急了,陈慧一回家,他的眼睛都围着她转,只想从她的举动猜出个端倪来。
陈慧因为上次的事之后,一首就没给他个好脸色,他更是不敢轻举妄动了。
那天,他故意边看电视边挑起话题:“你看,这女主角手上的镯子真好看。对了,妈不是留给你个传家玉镯子吗?你怎么也不戴?”
陈慧:“玉镯子娇贵得很,万一撞碎了怎么办?以后还得留给儿媳妇。”
冯立光:“对,对,那是得好好收着,前段时间听说二楼遭了贼呢。”
陈慧不以为然:“没事儿,我放在银行的保险柜呢。”
冯立光一听,立马蔫了,完了,完了,没辙了。
忽然,他灵光一现,对了,现在袁父手中不就是有张欠条当王牌吗?把那张欠条销毁,不就什么事都没了?
到时候他空口说白话,我就来个死不认账!
他为自己这个主意而洋洋得意,立马给袁母打电话:“妹子,你那个男人啊,真是讨厌,为了那一万块就是死活不肯放手。”
袁母一惊:“他又来找你了?”
冯立光:“对啊,他到厂里找我了,说如果不还他钱,就要到厂里把那事嚷嚷出去。我没办法,当时给他打了张欠条。”
袁母:“啥,你打欠条了?那可怎么办?”
冯立光:“哎哟,我的傻妹子,欠条在他那,你天天和他在一起,把它偷偷撕了不就完事儿了?”
袁母吓了一跳:“啊?这,这,那他可饶不了我!”
冯立光给她打气:“怕什么,他要敢对你怎么样,你告诉我,哥来给你出气。”
袁母没作声,心想我都挨了这么多次打了,你哪次来给我出过头?
冯立光又卖惨:“妹子,这回你可得帮我,要不然闹大了,我丢了脸不说,你嫂子脸面没处放,又得跟我要死要活地闹,你可不能让我这个家散了啊。”
袁母犹豫着,冯立光:“妹子,你可别忘了妈走的时候,叮嘱你一定要好好帮衬娘家,帮衬我这个哥,现在哥只求你做这么点小事,你怎么着也得去做。”
袁母被这句话打倒了,她似乎看到了肩负的沉重使命,她不能看着冯家出事。
“那,好吧。”袁母答应下来。
一会儿,袁父回家了,袁母忙上前,殷勤地递过拖鞋,又捧上一杯热茶,袁父嘴里“嗯”了一声,接过茶喝了一口。
关于上次找冯立光的事,他没准备和袁母说,这段时间他看到她就一脸的嫌弃,没用的女人,自己不挣钱也就罢了,还把钱送给娘家哥花,真是个败家娘们。
所以他根本就懒得和她说话,尤其看着她那副低眉顺眼的衰样儿就来气。
他喝完茶眉头一皱:“说你怎么那么蠢呢?苦得要死,放这么多茶叶,茶叶不要钱是吧?就只会败家。”
袁母大气不敢出,钻进了厨房。
刚才她己经在家里翻过了,没见到欠条,不知道这男人把欠条藏哪去了?莫非还随身带着?
其实她确实猜对了,袁父就是把欠条随身带着,他怕被袁母发现,坏了他的事。
吃饭的时候,袁母给袁父盛了口汤,他喝完习惯性地从裤袋里拿出一方手帕擦嘴,正好就带出一张纸来,他连忙紧张地把纸重新塞进了裤袋里。
袁母知道,这张纸肯定就是那张欠条。
晚上,袁父洗完澡穿上睡衣,把换下的衣服往洗衣机上面一丢,就进客厅看电视了。
袁母连忙拿出来,翻找着,竟然没找到。
这老头子,速度可真快,肯定又收起来了。
他身上穿的睡衣口袋很薄,明显地没有装纸条,那他藏哪去了呢?
袁母想起他一般喜欢把重要的东西都放在床头柜里,可能他洗澡前就把纸条放进去了。
于是转头看看袁父,他看电视正看得出神,就悄悄进了卧室,谁知道,那床头柜竟然锁了!
这死老头子,东西一定藏在这里了,因为平时这个床头柜根本就不上锁。他这么一锁,就真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这个床头柜就是去年才买的,当时袁母留了一套备用钥匙,袁父根本不知道。
袁母马上拿出备用钥匙打开了床头柜,果然,一张折得西西方方的纸放在里面,她打开一看,果然是欠条。
于是,她找出一本差不多样式的本子,撕了一张下来,也折得西西方方地放在里面,然后把欠条三下两下就撕毁了。
任务完成了!
第二天,袁父浑然不知,仍然把那张纸揣到了裤袋里,带着上班去了。
袁母给冯立光打电话汇报战绩,冯立光得知欠条己经被她撕毁,长长地舒了口气,担惊受怕了这几天,现在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他免不住得意,你个老袁头,以为让我写个欠条就能制住我,现在怎么样,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一放轻松,就想着找找乐子,他不由地又到了春花那里耳鬓厮磨了一番,更觉得春风得意得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