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徐温玲就按照计划开始"发病"。
她舀起一瓢井水从头浇下,冰冷刺骨的水流瞬间浸透单薄的睡衣。连续三次后,她浑身发抖,嘴唇发青,真像发了高烧一般。
"够了吧?"孙小梅心疼地递过干毛巾。
徐温玲牙齿打颤:"再...再等等..."她又往额头拍了些热水,让皮肤看起来发烫。
董海舟带着李大夫匆匆赶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徐温玲蜷缩在炕上,脸色潮红,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呼吸急促。若非提前知道计划,他几乎要当真了。
"烧得不轻啊。"李大夫放下药箱,拿出体温计。徐温玲悄悄对他眨了眨眼,老医生微不可察地点点头。
体温计显示"39.8度",李大夫煞有介事地摇头:"急性肺炎,必须卧床休息,绝对不能移动。"他写下诊断书,又留下几包维生素片伪装成特效药。
王佳送李大夫出门时,董海舟趁机凑到徐温玲耳边:"演得真像。"
他温热的呼吸拂过耳垂,徐温玲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次不需要假装脸红了。
上午,生产队王队长亲自来探望,看到诊断书后同意推迟徐温玲的返城时间。第一关顺利通过。
"万咏方会信吗?"孙小梅担忧地问。
"不会。"董海舟神色凝重,"她一定会来验证。"
果然,晌午时分,万咏方带着一个陌生男人闯进知青点。男人穿着白大褂,提着医药箱,眼神却飘忽不定。
"这是县医院的张医生。"万咏方假惺惺地说,"专门来给徐温玲看病。"
徐温玲心头一紧——这不是计划内的!她虚弱地咳嗽两声:"不...不用了...李大夫看过了..."
"李大夫是赤脚医生,水平有限。"万咏方不由分说拉开被子,"张医生可是专家。"
张医生拿出听诊器,动作粗鲁地按在徐温玲胸前。冰凉的金属让她打了个寒颤。
"肺部感染严重。"张医生煞有介事地说,"需要特效针剂。"他从药箱取出一支针管,里面是可疑的浑浊液体。
徐温玲本能地往后缩:"我不打针..."
"由不得你!"万咏方突然变脸,按住她的手臂。张医生趁机一针扎下,推入药液。
剧痛从注射点迅速蔓延,徐温玲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这不是演戏——针剂有问题!她想喊,舌头却像被灌了铅,沉重得不听使唤。视线模糊中,她看到万咏方得意的笑脸...
"你们干什么!"董海舟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徐温玲想警告他,却发不出声音。黑暗如潮水般涌来,将她彻底吞没。
徐温玲感觉自己在一片黑暗中沉浮。
时而如坠冰窟,时而如临火海。隐约中,有人不停地用冷毛巾敷她的额头,有人握着她的手低声呼唤她的名字。
"...温玲...坚持住..."
那声音如此熟悉,充满焦虑和心疼。她想回应,却像被梦魇困住,动弹不得。
不知过了多久,一丝光亮透入黑暗。徐温玲艰难地睁开眼,看到一张憔悴的脸——董海舟双眼布满血丝,下巴冒出青黑的胡茬,正紧张地盯着她。
"醒了!"他声音沙哑,如释重负。
徐温玲想说话,喉咙却干得冒烟。董海舟立刻扶起她,喂她喝下一杯温水。
"张医生...针..."她虚弱地问。
"是镇静剂过量,混了其他药物。"董海舟眼中燃起怒火,"他想让你昏迷不醒,首接被抬上火车。"
"万咏方..."
"王书记己经去调查了。别担心,李大夫给你用了特效解毒药。"
徐温玲这才注意到窗外己是黄昏。她昏迷了整整一天!
"省农科院考察组..."
"明天到。"董海舟轻轻握住她的手,"你别操心,好好休息。王佳和孙小梅会照顾你,我得去准备..."
徐温玲突然发现董海舟右手缠着绷带:"你的手怎么了?"
董海舟试图藏起手:"没什么,擦伤。"
孙小梅端着粥进来,忍不住插嘴:"什么擦伤!他和万家人打起来了!你昏迷后,万咏方说你装病,要强行抬你上火车。董海舟拦着不让,万咏方的表哥带人..."
"小梅!"董海舟制止她。
徐温玲心疼地看着董海舟的伤,突然想起什么:"账本!"
"安全。"董海舟拍拍胸前的暗袋,"我随身带着。"
正说着,王书记匆匆赶来,脸色异常严肃:"万副主任从县里回来了!他知道考察组的事,正连夜布置'参观路线',要把考察组圈在几块普通田里。"
"不能让他得逞!"徐温玲挣扎着要起身,却一阵眩晕。
董海舟按住她:"交给我。我认识一个考察组的助理研究员,会想办法递消息。"
"太危险了。"王书记摇头,"万家派人24小时监视你。"
"我有办法。"董海舟眼中闪过决然,"但需要温玲配合——明天你得'病情突然恶化',制造混乱。"
徐温玲立刻领会:"需要多严重?"
"越严重越好,最好能把万家人引开半小时。"
王书记思索片刻:"可行。但小董,你必须小心。万副主任这次回来,明显是冲着考察组和账本来的。"
夜深了,王书记离开后,董海舟坚持留下守夜。徐温玲昏昏沉沉地睡去,半夜醒来时,发现董海舟仍坐在炕边的小板凳上,就着煤油灯的光亮整理实验数据。
灯光勾勒出他坚毅的侧脸轮廓,浓密的睫毛在脸上投下阴影。徐温玲静静地看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个倔强的男人,为了理想和正义,愿意付出一切...
"睡不着?"董海舟突然转头,发现她醒了。
"嗯。"徐温玲轻声问,"你不休息吗?"
"马上就好。"董海舟合上笔记本,犹豫了一下,突然问,"温玲,你...后悔留下来吗?"
徐温玲摇摇头,伸出虚弱的手。董海舟握住它,两人十指相扣,无声胜有声。
省农科院考察组到来的清晨,向阳屯异常忙碌。
万副主任亲自带队,指挥社员们在预定参观路线上挂起红幅标语,打扫卫生。真正的实验田却被几个民兵把守,严禁任何人靠近。
徐温玲的"病情"按计划"突然恶化"。李大夫带着药箱匆匆赶来,大声嚷嚷着要送县医院。万咏方闻讯赶来,坚持要亲眼看看真假。
"脉搏都快没了!"李大夫愤怒地斥责,"昨天那针到底是什么药?"
万咏方脸色阴晴不定,最终悻悻离去——她必须去陪同考察组,没时间耗在这里。
确认万咏方走远后,徐温玲立刻从"垂死"状态恢复,抓紧时间做最后准备。
"账本藏好了吗?"她问孙小梅。
孙小梅拍拍玉米样本袋:"夹在第三层样本中间,绝对想不到。"
另一边,董海舟换上最体面的蓝布褂子,混入欢迎人群。考察组三辆车缓缓驶入屯口,为首的吉普车上下来几位干部模样的人,其中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者格外醒目——正是郑教授。
万副主任热情迎上去,握手寒暄。董海舟悄悄向郑教授身边的年轻助手使了个眼色——那是他在农技站认识的林技术员。
按照安排,考察组先去了大队部听汇报。万副主任滔滔不绝地介绍县农技站的"科研成就",特别强调了"刘站长培育的新品种玉米"。
"我们去田里实地看看吧。"郑教授突然提议。
万副主任早有准备:"当然当然,这边请。"
他引导考察组走向几块普通玉米田,声称这就是"实验基地"。董海舟心急如焚,却无法靠近——万家的几个亲戚像保镖一样围在考察组周围。
专机出现在参观中途。林技术员突然指着远处问:"那片田为什么有隔离带?"
那是真正的实验田!万副主任脸色一变:"那是...普通试验田,没什么好看的。"
"既然来了,都看看吧。"郑教授坚持道。
万副主任无奈,只得带路。董海舟趁机绕小道提前赶到实验田,将几份关键数据和样本藏在田边草丛中。
考察组到达实验田时,郑教授一眼就看出不同:"这品种...茎秆粗壮,抗倒伏性强啊!"
"这是我们刘站长的研究成果..."万副主任硬着头皮解释。
就在这时,董海舟假装路过,大声对田里干活的社员说:"东区第三垄的杂交数据记录放哪了?郑教授要看原始数据!"
"什么原始数据?"郑教授敏锐地抓住关键词。
万副主任狠狠瞪了董海舟一眼,刚要解释,林技术员突然"发现"了草丛中的文件袋:"教授,这里有资料!"
郑教授翻阅文件,眉头越皱越紧:"这署名是...董海舟?不是刘站长啊?"
现场气氛顿时凝固。万副主任额头冒汗:"这个...董海舟是协助人员..."
"我是主要研究者。"董海舟站出来,声音坚定,"这里有三年完整的实验记录。"
万副主任脸色铁青,正要发作,一个民兵急匆匆跑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万副主任脸色大变,匆匆告辞离去。
董海舟知道——徐温玲那边开始行动了!
原来,徐温玲见时机成熟,让王佳故意在万家人面前"说漏嘴",称账本藏在知青点的炕洞里。万副主任果然中计,带人首奔知青点搜查。
趁此混乱,董海舟得以向郑教授完整汇报了研究情况,并揭露了成果被窃取、证据被掩盖的事实。
"岂有此理!"郑教授拍案而起,"学术不端,欺上瞒下!"
更妙的是,孙小梅按计划带着"玉米样本"前来请教授鉴定——里面正藏着那本致命账本!
当万副主任扑空后气急败坏地赶回实验田时,等待他的是郑教授严厉的质问:"万同志,请你解释一下这本公粮账目的问题!"
万副主任面如死灰,账本上的笔迹和印章铁证如山...
傍晚,考察组临时召开全体社员大会。郑教授当众宣布董海舟的研究成果得到省农科院认可,将给予全力支持。至于万副主任的问题,将移交上级纪委调查。
人群爆发出欢呼声。徐温玲站在知青点门口,远远望着被众人抛弃的董海舟,眼中含泪。他们赢了这一仗,但她知道,万家不会轻易认输...
果然,散会时,她看见万咏方站在角落,阴毒的目光如刀子般射向董海舟,又转向她。那眼神分明在说:这事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