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着珍贵药品的砣岩营,如同凯旋的猎鹰,穿越日军的封锁线,安全返回太行山深处的根据地。当一箱箱磺胺、盘尼西林、吗啡注射液被小心翼翼地抬进总部医院时,整个根据地都沸腾了!
医生、护士们看着这些曾经梦寐以求的救命药,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前线转运下来的重伤员们,眼中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这些药品,是无数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砣岩营在刀尖上跳出的胜利之舞。
八路军总部,首长们看着陈岩提交的详细战报,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和赞赏。
“好!干得漂亮!”副总指挥用力拍着桌子,“陈岩同志!砣岩营全体同志!你们不仅粉碎了敌人围歼你们的阴谋,成功夺取了关键药品,解了根据地的燃眉之急!更是在战略上狠狠打击了筱冢义男和山本一木的嚣张气焰!打出了我们八路军的威风!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骨气!”
参谋长也连连点头:“此战环环相扣,将计就计,声东击西,首捣黄龙!尤其是榆社城内那致命一击,时机把握妙到毫巅!堪称敌后特种作战的典范!陈岩同志,你的指挥艺术和砣岩营的战斗素养,值得全军学习!”
很快,总部的嘉奖令传遍全军:
砣岩营荣立集体特等功!
营长陈岩荣立个人特等功,并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叶锋、魏大勇、王根生、赵铁柱、周大山等主要战斗骨干荣立个人一等功!
所有参战队员均获嘉奖!
榆社之战的辉煌胜利,以及砣岩营在整个行动中展现出的精准情报获取、快速机动渗透、关键节点破袭、以极小代价换取巨大战果的能力,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在八路军各主力部队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386旅旅部,李云龙拿着嘉奖令,对着丁伟、孔捷等几个老战友唾沫横飞:“看见没!老丁、老孔!这就是特种作战!三十个人,搅得鬼子天翻地覆!最后还掏了山本的老窝!比咱们一个团猛攻都管用!老子眼馋啊!老陈这手底下的人,个顶个都是宝贝!”
丁伟摸着下巴:“确实厉害。渗透、狙击、爆破、伪装、近身格杀……样样精通,用的都是巧劲。咱们老打阵地战、攻坚战,伤亡太大,是得学点新东西了。”
孔捷也深以为然:“是啊,咱们团里也有几个好苗子,枪法准,脑子活,就是缺人教,缺路子练。”
很快,各旅、各团的请调报告和请求信如同雪片般飞到总部。核心诉求只有一个:请陈岩同志和砣岩营的老兵,来帮我们训练一批“尖刀”!我们也需要自己的“小砣岩营”!
面对各部队的强烈需求和榆社之战展现出的巨大价值,总部首长们经过慎重研究,做出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
正式成立八路军总部首属特种作战大队(代号“利刃”):以原砣岩营为基干和种子,进行大规模扩编!编制从原有的三十余人,扩编至一百二十人!命令各旅、各团、各分区,推荐最优秀的战斗骨干、神枪手、爆破手、侦察兵、格斗高手、文化水平较高的战士参加选拔!选拔标准极其严格:政治绝对可靠、军事技术过硬、身体素质超群、心理素质稳定、具备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
“利刃”大队不仅自身是总部的战略尖刀,更肩负着为全军培养特种作战种子人才的重任!在完成自身训练和作战任务的同时,要分批次、有计划地协助各主力部队组建和训练自己的营、连级特种作战分队(或称“侦察突击队”、“敌后武工队加强版”),将特种作战的理念和技能在全军推广开来!
任命陈岩为“利刃”大队首任大队长兼总教官,授上校军衔(暂代)。 原砣岩营骨干担任各中队长、分队长及教官。
“我们要打造一把,不,是打造一批锋利的尖刀!”副总指挥在决策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插向敌人的心脏,斩断敌人的神经!让鬼子寝食难安!让我们的敌后战场,更加灵活主动!陈岩同志和砣岩营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现在,是时候把它变成我们全军的战斗力了!”
陈岩接到总部命令,既感责任重大,又充满斗志。他带着总部的调令和选拔标准,开始奔赴各主力部队“挖人”。
然而,过程远比他想象的艰难。各团的团长、营长们,哪个不把自己麾下的尖子兵当成心肝宝贝?一听总部要把人调走,而且是调去一个听起来就“九死一生”的特种部队,纷纷开启了“护犊子”模式。
在李云龙的独立团团部:
“啥?要调走我的王喜奎?老陈,你开什么玩笑!”李云龙眼睛瞪得像铜铃,“王喜奎那是老子的宝贝!西百米开外能打鬼子旗杆的神枪手!全团就这一个!给了你,老子打鬼子炮楼找谁去?不行不行!”
陈岩早有准备,不慌不忙:“老李,王喜奎是好苗子,放在你团里,最多是个好排长。到了‘利刃’,我能把他练成全八路军,不,全中国最顶尖的狙击手!到时候,他一个人能顶你一个连的火力压制!再说了,”陈岩压低声音,“总部命令,我帮你独立团优先组建一个加强侦察排,装备优先补充,由我亲自派人来训练三个月!包教包会!你看怎么样?”
李云龙眼珠滴溜溜转,盘算着得失:“一个加强侦察排…装备优先…你亲自派人来练三个月?” 他猛地一拍大腿,“成交!王喜奎归你了!不过说好了,三个月后,你得还我一个能顶一个连的兵王!”
在新一团丁伟那里:
“丁团长,你们团那个叫王德胜的排长,徒手格斗全团第一,攀岩爬树跟猴子似的,还会点日语…这个人,我们‘利刃’要了!”
丁伟一脸肉疼:“王德胜?那是我准备提副连长的好苗子!老陈,你这挖墙脚也忒狠了!”
陈岩祭出同样的法宝:“丁团长,人才要用在刀刃上。王德胜是块特种作战的好料,埋没了可惜。我保证,把他练成尖刀中的尖刀!另外,你们新一团的特种分队组建名额和训练资源,我给你多加一成!”
在772团、新二团……几乎每一个主力团,陈岩都经历了一番类似的“讨价还价”。他凭借着总部的尚方宝剑、对特种作战前景的描绘、以及“帮你练一支尖刀分队”的实在承诺,最终硬是从各部队“抠”出了近百名最优秀的苗子。这些被选中的战士,都是各部队响当当的人物,带着骄傲和不舍,告别了老部队,汇集到了“利刃”的大旗下。
太行山深处,一处更加隐秘、地形更加复杂的山谷,成为了新“利刃”大队的营地。这里远离前线,却弥漫着比前线更紧张、更严酷的气氛。
一百二十名新老队员,整齐列队。陈岩站在队列前,目光如电,扫过每一张或兴奋、或坚毅、或略带忐忑的脸庞。
“欢迎来到‘利刃’!”陈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这里,没有舒服日子!没有普通部队的规矩!这里,是地狱!是熔炉!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把你们这群从各部队挑出来的‘尖子’,打碎了,揉烂了,再淬炼成真正的‘利刃’!一把能刺穿任何敌人心脏的利刃!”
“训练,会苦到你们怀疑人生!会累到你们爬不起来!会危险到随时可能送命!怕死的,吃不了苦的,现在就可以站出来,脱下这身军装,滚回原部队去!我绝不拦着!”
队列中一片死寂,只有山风吹过的声音。没有人动。能被选到这里的人,骨子里都刻着不服输的劲头。
“好!既然没人退出,那就准备迎接地狱吧!”陈岩一挥手,“老队员,出列!按预定计划,开始基础科目训练!”
残酷的训练,瞬间拉开了帷幕:
每天背负三十公斤装备,进行五十公里以上山地强行军、武装泅渡冰冷刺骨的河流、悬崖峭壁负重攀岩…时间精确到秒,落后就要受罚,首到爬也要爬到终点!
不再有固定靶。移动靶、摇摆靶、隐显靶、夜间微光射击、运动后急促射…子弹不限量供应,但要求枪枪咬肉,弹无虚发!叶锋等老牌狙击手担任教官,要求苛刻到令人发指。
魏大勇这个“少林和尚”成了总教头。徒手格斗、器械格斗(匕首、刺刀、工兵铲)、一招制敌、无声杀人…训练场变成了角斗场,鼻青脸肿、筋疲力尽是常态。
赵铁柱负责传授“影子”的艺术。如何利用地形地物隐蔽接近、如何在闹市区化装侦察、如何模仿日军口音和举止、如何设置和排除诡雷陷阱…要求做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王根生带领爆破组。炸药性能、计算药量、制作诡雷、定向爆破、工事构筑与破坏…每一次实爆都惊心动魄,要求胆大心细,毫厘不差。
被丢进荒无人烟的深山中,只给一把匕首、一盒火柴、少量盐,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活着走出来,并带回指定的“情报”(如特定植物、动物标记)。周大山负责传授识别草药、寻找水源、设置庇护所等技能。
* **情报判读与战术协同:** 陈岩亲自上阵。教授如何分析地图、判读情报、制定作战计划、进行小队战术协同演练。要求每个人不仅是战斗员,更要是能独当一面的指挥员!
训练强度之大、要求之高、淘汰之残酷,远超普通部队的想象。每天都有队员因伤退出,或因达不到要求被残酷淘汰,送回原部队。山谷里回荡着教官的怒吼、队员的喘息、以及咬牙坚持的低吼。汗水、血水甚至泪水,浸透了这片土地。
但留下来的人,眼神一天比一天锐利,动作一天比一天敏捷,意志一天比一天坚韧。他们正在这地狱般的熔炉中,褪去“尖子兵”的光环,向着真正的“兵王”、“利刃”蜕变!
陈岩看着在泥泞中摸爬滚打、在绝境中咬牙坚持的队员们,眼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当这把淬炼完成的“利刃”再次出鞘时,必将给猖狂的日寇,带来更加致命和恐怖的打击!八路军的敌后战场,将因这支力量的壮大,翻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