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呼——呜”
“哼哼”
太学宿舍的呼噜声此起彼伏,喘息声、猪叫声、吹哨声……
曹操头一次知道,原来呼噜声也能如此千变万化。
“真是烦死了。”
曹操不耐烦地拉起被子,将自己的头顶捂得严严实实。
过了一会儿,他又翻了个身,将脸深深埋进枕头里,试图隔绝那恼人的声响。
耳朵发热,心跳加速
他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今天早上。
想起袁绍将他死死地按倒在床上
那般用力吮吸他舌根,简首像是要把他整个人都吞下去。
结果害得他口水沿着脖颈流淌,狼狈不堪。
曹操现在耳边都还充斥着那啧啧的声响
唇舌交织的搅动
清晰而刺耳。
“这个混蛋。”
曹操在心里咒骂,面颊不禁烫了起来。
他还敢说是我先勾引的他,真是无耻。
“我呸。”
曹操轻啐一声,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愤怒,又不免有些难以言说的悸动。
一夜未眠
曹操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
走进太学的藏书阁。
熟练地取出上次没抄录完的兵书。
阁中静谧无声,只有早起的太学生们翻动竹简的沙沙声。
曹操走到一个角落里落座,取出笔墨缣帛,将自己的全部心神都投入到笔尖之上。
他的笔迹起初还略显拘谨,但随着心神的投入,笔锋逐渐变得流畅起来。
他的字迹不再是简单的抄写,而是蕴含了他对兵法的深刻理解和对战场的独特感悟。
笔走龙蛇,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
既有战鼓激昂的节奏,又有剑舞寒光的锋利。
太阳升到头顶,照在缣帛上
自成一派的字迹跃然其上。
终于抄录完成,曹操长舒一口气。
他望着自己抄写的兵书,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
就问还有谁?
还——有——谁——?
“哈哈哈哈哈哈”
曹操哈哈大笑,笑声在藏书阁内回荡,引起了众人的好奇。
纷纷围上前,一探究竟
曹操志得意满地将自己刚刚抄录的兵书展示给周围的众人,期待满满地问道:
“各位,不妨品评一番,我这书法如何?”
一位约十六岁的少年率先接过曹操手中的兵书,他的目光细致地掠过每一行字迹,神情渐渐变得严肃。
沉默一会儿,他缓缓开口:“这位兄台的字,锋芒尽显,笔力雄健,气势恢宏,更兼有常人所不及的杀伐之气,实为罕见。”
曹操闻言,心中不禁沾沾自喜。
他反问那少年:“那么,与你的书法相比,又当如何?”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群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随即爆发出一阵哄笑。
有人戏谑道:“小兄弟,你的书法虽有其独特之处,但若与元常兄相比,那还是稍逊一筹的。”
少年面带微笑,谦虚地回应:“我所追求的,乃是笔法的圆润与和谐,力求在规矩之中寻求变化,以平淡之中见真趣。自然无法与兄台的书法相提并论。”
曹操听罢,对这位少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点头说道:“书法之道,贵在交流与互鉴。今日能与元常兄探讨书法,实乃我平生之幸事。”
两人相视而笑,气氛和谐。
借此书法交流之机,曹操与在场的诸位师兄们熟络起来,并邀请众人前往猫茶楼共进午餐,继续畅谈。
曹操也和那位元常兄逐渐相熟起来。
钟繇,字元常,乃颍川长社人也,今年刚进入太学大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