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三年
这两年,在曹操的不懈努力下,司隶地区、豫州、兖州、青州、冀州等地己经基本实现了通网。
然而,北方地区的并州、幽州、凉州三州却因人口稀少而尚未通网。
曹操对此深感忧虑,尤其是当乌桓、鲜卑等异族在边境抢劫和掳汉人的消息传来时,他更是怒不可遏。
“打!如果不把他们打成丧家犬,这个大将军我就不当了!”
曹操毅然决定召集麾下众将商议此事。
诸位将领纷纷请战,士气高昂。
曹操哈哈大笑,让诸将下去训练士兵,为出征做好准备。
曹操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因此修路成为当下最为紧迫的事情。
他动用大批民众开凿了平虏、泉州两渠,沟通了海河南系,粮草充足,使得曹操在军事上能迅速取得主动权。
此外,曹操还修复了黄河和淮河之间的运河,修建了浚仪睢阳渠,将黄河与淮河水系连通起来。
曹操下令开凿一条西起漳水东至白沟的运河,以补充白沟的水量,打通了邺城通向白沟,乃至北上的水上运道利漕渠连通了漳水和白沟。
由此,邺都水运可由漳水经利漕渠入白沟。这是沟通黄河和海河的第一条区间运河——白沟运河。
这一水利工程为曹操打通了向华北运送军队、粮草的水路,使得曹操更好的控制北方地区。
曹操还修建了白马渠,将漳水与滹沱河连通,修建的鲁口渠将滹沱河与泒水连通,再北上与平虏渠、泉州渠以及新渠连通。
这是一个规模宏大、通江达海的水系连通工程。
以邺城为中心,北上可以至海河、滦河各水系并首达大海,南可以通过黄河抵达江淮各地。
邺城也因此成为黄河下游大平原上的南北水运交通的枢纽,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曹操又在西门豹原有的引水渠道的基础上,修筑了天井堰,重建灌区。
天井堰的规划和引漳十二渠相似,它也是拦截漳水,抬高水位,引水东注,并且在二十里内设置十二级进水口,用闸门控制水量,将河水引入十二条渠道。
既治服了水患,又提高粮食产量。
以及供水、灌溉、训练水军和园林观赏,还建造了大量的渠堰和陂池。
曹操不仅修筑渠堰,还疏通长鸣沟地下水道所叙引水入城之漳渠堰下游,即长鸣沟,是一个城市供水、漕运和灌溉综合利用的渠道枢纽,其规模比天井堰的十二堰还大。
这些水道的修凿,使冀州形成了一个西通八达的漕运交通网。
陆路有驰道,水路有连接漳、洹、淇水和黄河的利漕渠与白沟。
西郊渠道纵横,溉方便,农业生产发达。
同时改善了冀州交通条件,扩大了冀州城市腹地,也给冀州经济带来了繁荣。
曹操大兴水利开创了后来海河、黄河、淮河流域诸多灌溉工程的先河,不仅对历史影响深远,更是中国水利史的重要篇章。
在黄河与海河、黄河与淮河、淮河与长江各水系之间的运河工程便由此开始,以白沟和汴渠为骨干,在此时己经初步形成了沟通江、淮、黄、海西大水系的运河体系。
这些运渠,有的是军事进军的需要,如白沟、平虏、泉州渠,有的兼有灌溉效益,如广漕渠、利漕渠、白马渠等。
曹操关于运渠的开凿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成效上,都是空前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