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依旧在营帐外呼啸,但议事帐内却比昨日更显沉闷。昨夜的争论余音未散,王陵离去时那句“若非陛下,我早斩敌首”像一柄钝刀,在众人之间划出一道看不见的裂痕。
我立于案前,手中铜印被火盆映得泛起微光。铁雄站在左侧,身姿笔首如松,目光却时不时扫向帐口,仿佛在等什么人来打破这份压抑。
“陛下。”李信率先开口,语气比昨日缓和许多,“末将虽支持休整三日,但也担心敌军趁虚而入。”
“他们不会。”我抬眼看他,声音平静,“他们要的是我们自乱阵脚。”
“可……若不主动出击,士气恐受影响。”一名年长将领迟疑道。
我缓缓环视帐中诸将,目光所至之处,皆是或疑惑、或焦躁、或隐忍的脸庞。我知道,这些面孔背后藏着不同的立场与心思。
“诸位。”我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穿透了帐内的寒意,“你们可知为何赵高能一手遮天?”
帐中一片沉默。
“不是因为他权术高明,而是因为人心浮动,群臣猜忌。”我顿了顿,继续道,“如今敌军虽退,却并未溃败,反而有章法地撤退。战场上那些诡异士兵的行为,粮草断绝却仍能维持高强度作战,种种迹象表明——有人在幕后操控这一切。”
“陛下之意是……敌军背后另有势力?”一名年轻将领皱眉。
“正是。”我点头,“这股势力,不仅懂得兵法,更精通人心。他们要的不是一场胜仗,而是让我们彼此怀疑,互相倾轧。”
我停顿片刻,目光落在铁雄身上:“铁将军昨日所言极是,敌人或许早己渗透军中。我们若贸然追击,只会落入圈套。”
“陛下说得有理。”李信低声道,“可若按兵不动,将士们难免生疑。”
“那就让他们看到我们在行动。”我嘴角微微上扬,取出一份卷轴展开,“我会下令各营加强巡逻,严查出入人员,同时彻查新近调入的传令兵,尤其是昨日那位眼神闪躲之人。”
“属下这就去安排。”铁雄立即抱拳领命。
“另外。”我转头看向书记官,“你即刻拟令,命斥候队绘制周边地形图,特别标注敌军撤退路线,并调查是否有隐藏补给点。”
“遵命。”书记官应声而出。
我看着众将,目光一一掠过他们的脸庞:“三日之期,不是为了逃避战斗,而是为了看清敌人真正的面目。若谁在此期间妄动私兵、煽动军目,便是与朕为敌。”
话音落下,帐中再无半点喧哗。
王陵没有回来,但他留在帐外的靴印却深陷雪中,像是某种无声的抗议。
“陛下。”铁雄低声问道,“您真打算在这三日内什么都不做?”
“当然不是。”我轻笑一声,袖中铜印微微发热,系统似有所感应,“今晚子时,我要去见一个人。”
铁雄眉头紧蹙:“旧庙之事?那人身份不明,万一……”
“正因为身份不明,才值得我去。”我打断他的话,语气不容置疑,“九幽会既然敢递密信,说明他们也在试探我。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个容易被吓住的对手。”
铁雄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重重一抱拳:“属下等候陛下归来。”
我点头,转身走向帐外。
风雪扑面而来,视线所及尽是白茫茫的一片。远处山脊轮廓模糊,如同潜伏的巨兽。我眯起眼,心中却异常清明。
信任,从来不是靠言语维系的。
唯有以行动证明,才能让人心归一。
夜幕降临,风雪渐歇。
议事帐旁侧室内,书记官正低头书写命令,笔尖悬停在“昨日那位眼神闪躲之人”几个字上方,迟迟未能落笔。
他抬起头,望向窗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
子时将至,我披上斗篷,悄悄从后帐离开。
营地深处,影卫己悄然布防,确保我此行万无一失。
旧庙方向,黑影幢幢,风声低语,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
我不带兵器,只携铜印,缓步走入林中。
身后脚步声渐远,前方古庙轮廓逐渐清晰。
庙门半掩,风吹动残破的幡旗,发出沙沙声响。
我停下脚步,望着那扇门,心中却无比坚定。
“来了。”我低声说道,仿佛是在对某人回应,也仿佛是对自己的承诺。
下一刻,我伸手推开了门。
(全文共计:289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