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离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灯火。夜风穿过半开的窗户,掀起他风衣的一角。他知道,那场风暴不会停歇,只是在等待下一次席卷。
沈川坐在警局办公室里,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越来越多,而他的眉头也越皱越紧。那些线索像是拼图碎片,散落在不同的时间与地点,但它们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
老胡己经从地下拍卖行回来了,手里攥着那张神秘名片。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它放在桌上,眼神里带着一丝不安。
三人再次聚集在事务所内,气氛比以往更加凝重。
“我们不能被动等下去。”荆离开口,声音冷静但坚定,“他们己经盯上我们了,接下来的动作只会更大。”
沈川点头:“我查到了那个线人留下的遗言,还有几个类似的案件记录,都是关于‘曙光’的。这些信息虽然零碎,但足以说明一个问题——这背后涉及的人和组织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老胡掏出手机,点开一张照片:“这是我昨晚拍下的符号,有人告诉我,这个标志出现在多个非法交易场合。它代表的不是一个帮派,而是一种……身份认证。”
荆离接过手机,仔细看着屏幕上的图案。它看起来像一个扭曲的齿轮,中心嵌着一只睁开的眼睛。这不是普通的黑市标记,而是某种更高层级的暗号。
“我们必须离开这里。”荆离站起身,“不能再让他们掌握我们的位置。”
沈川沉思片刻:“我可以申请调职,去外地协助调查一起跨省走私案。这样也能名正言顺地离开。”
老胡耸肩:“我早就习惯了到处跑,只要能活命,去哪儿都行。”
计划很快定下。三人各自行动,开始准备踏上新的旅程。
荆离回到家中,打开保险柜,取出一叠泛黄的资料。这是他多年来积累的刑侦笔记,每一页都记录着他破过的案子、走过的弯路、甚至失败的经历。他将它们分类整理,挑出最核心的部分,再用扫描仪备份成电子文档。
就在他翻阅时,一张夹在旧案卷中的纸片滑落下来。
他捡起一看,上面只写着一句话:
“真相不在光中,而在影里。”
这句话让他愣了一下。他己经很久没看过这份资料了,那是多年前一位匿名线人提供的信息,内容模糊不清,当时他以为只是误导。但现在,它似乎有了新的意义。
他将这张纸片小心地收进背包。
与此同时,沈川正在警局处理交接手续。他向队长递交了一份调职申请,理由是想参与更复杂的案件,提升自己的实战经验。队长有些惊讶,但也理解他的想法。
“你可要想清楚,去了那边,就没那么容易回来了。”队长提醒道。
沈川笑了笑:“我知道。”
他走出警局大楼时,天己经亮了。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但他心里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老胡则在街头完成了最后一次情报交易。他换掉了常用的手机号码,把一些重要联络人的联系方式存入加密设备,并将一部分现金转移到安全账户。他知道自己现在成了目标,必须格外谨慎。
当三人再次在事务所汇合时,每个人都己做好准备。
“出发吧。”荆离说。
他们分别前往各自的集合点,按照计划,将在城外的一个小车站汇合。
火车缓缓驶出站台,车厢内人不多,窗外景色迅速倒退。荆离靠窗坐下,手中翻阅着一份刚拿到的情报复印件。沈川坐在他对面,闭目养神。老胡则靠在角落,时不时查看手机上的地图定位。
旅途中,三人轮流守夜,确保不被跟踪。
几天后,他们抵达目的地——一座边境城市。这里的街道狭窄,建筑老旧,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荆离走在前面,一边观察西周环境,一边低声说道:“我们要找的人应该就在这附近。”
沈川扫视周围,确认没有可疑人物后才跟上:“你知道具体地址吗?”
老胡点头:“是个废弃的仓库,据说是过去某个秘密组织的临时据点。”
他们沿着地图指示的方向前行,穿过几条偏僻的小巷,终于在一栋破败的建筑前停下。
荆离抬头看了看门牌,又低头核对了手里的资料:“就是这里。”
他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屋内昏暗,只有几缕阳光透过破碎的玻璃窗照进来。墙角堆满了尘封的箱子,地上散落着几张泛黄的图纸。
沈川拿起一张图纸,皱眉道:“这不是普通的设计图,而是某种信号塔的结构模型。”
老胡走到一台旧电脑前,试着开机,屏幕居然还能亮起。他输入密码,进入系统后,发现里面存储了大量的数据文件。
“这些东西……”他低声道,“可能是‘曙光’项目的原始资料。”
荆离走上前,盯着屏幕上的目录列表,目光停留在一个名为“代号:影”的文件夹上。
他深吸一口气,伸手点击打开。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三人的动作瞬间停滞。
沈川迅速熄灭了电脑屏幕,老胡摸出了随身携带的小刀,荆离则轻轻关上了房门。
脚步声越来越近,仿佛就在门外徘徊。
忽然,一只手伸出来,握住了门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