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哲的“人机大战”首播策划,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他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招募人类选手的公告,条件是:在某个特定领域拥有公认的专业技能或知识储备,并且有勇气和信心与顶级AI进行公开较量。
公告一出,应者云集!
有知名网络作家报名参加“创意写作”对决。
有顶尖程序员应征挑战“代码编写”难题。
有知识竞赛冠军想要在“百科问答”环节一较高下。
有逻辑学教授准备在“逻辑推理”项目上给AI“上一课”。
甚至还有几位围棋、象棋大师,也表示有兴趣参与(虽然苏哲这次的重点不是棋类)。
苏哲从中精心挑选了几位最具代表性、也最有节目效果的嘉宾。
同时,他也联系了几家国内提供大语言模型服务的公司(比如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以及想办法(可能需要墨姐帮忙)接入了国际顶尖的GPT-4和Claude模型,作为AI方的参赛代表。
他还邀请了几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担任比赛的裁判和解说,负责评估人机双方的表现,并向观众科普相关知识。
首播场地,苏哲选择了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演播厅,现场布置了两个对战区域,一边是人类选手,一边是大屏幕实时显示的AI界面。
一切准备就绪。
首播当晚,演播厅座无虚席,线上首播间更是涌入了数千万观众,大家都对这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大战”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终于等到阿哲首播了!这次玩得好大!”
“人机大战?这是要拍科幻片吗?”
“支持人类!干翻AI!”
“我赌AI赢!人类要被吊打了!”
“别吵了,看比赛吧!学习学习!”
苏哲作为主持人和总策划,站在舞台中央,意气风发。
“各位观众,欢迎来到‘测评师阿哲’特别节目——【AI时代:智慧的较量】人机大战首播现场!”苏哲声音洪亮,充满激情。
“今天,我们将见证一场前所未有的对决!人类智慧的代表,将与当今最顶尖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多个领域展开正面交锋!”
“究竟是AI的算力更胜一筹,还是人类的创造力与深度思考更具优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场比赛:创意写作。
题目:以“月球上的最后一个诗人”为主题,写一首短诗。
人类选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网络诗人,以想象奇诡、意境优美著称。
AI方则同时调用了GPT-4和文心一言。
限定时间十分钟。
人类诗人凝神思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AI则在接收指令后,几乎瞬间就生成了数个版本的诗歌。
十分钟后,双方提交作品。
AI生成的诗歌,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意象也符合主题,甚至模仿了几种不同的诗歌流派,看起来非常“专业”。
而人类诗人写的诗,虽然语言朴实,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对地球的思念、以及在冰冷宇宙中坚守诗意的悲壮情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现场专家和观众投票结果,人类诗人以压倒性优势获胜!
专家点评:“AI生成的诗歌,技巧娴熟,但缺乏灵魂和真情实感,像是华丽的辞藻堆砌。而人类的作品,虽然技巧上可能不完美,但传递出的情感和思想深度,是AI目前无法企及的。”
首播间弹幕:“果然,搞文学创作还得是人类!”“AI写诗没内味儿!”
第二场比赛:代码编写。
题目:编写一个能识别图片中是否包含猫咪的小程序。
人类选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程序员。
AI方是GPT-4和Claude。
这次,AI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
在短短几分钟内,GPT-4和Claude就生成了功能完善、代码简洁、注释清晰的程序代码,甚至还考虑了多种边缘情况。
而人类程序员虽然也完成了任务,但在速度和代码效率上,明显落后于AI。
裁判判定,AI方获胜!
专家点评:“在代码编写这类逻辑性强、有固定模式可循的任务上,AI的效率和准确性确实非常高,可以成为程序员的得力助手。”
首播间弹幕:“卧槽!AI写代码这么猛?”“程序员要失业了?”“AI牛逼!”
第三场比赛:百科知识问答。
题目涵盖历史、地理、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既有客观知识题,也有需要一定理解和归纳的题目。
人类选手是某知名知识竞赛的年度总冠军。
AI方是所有参赛模型。
结果毫无悬念,AI方凭借其庞大的知识库和快速检索能力,在客观知识题上几乎是秒杀人类选手。
但在一些需要理解隐含意义、或者涉及最新知识(模型训练数据截止日期之后)的题目上,AI出现了明显的“幻觉”现象,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甚至编造了一些不存在的历史事件和科学理论。
人类选手则凭借扎实的知识积累和严谨的判断力,指出了AI的错误。
最终综合评判,双方各有胜负,打成平手。
专家点评:“AI是强大的知识库,但不具备真正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面对海量信息,人类的筛选、辨别和深度理解能力,依然不可替代。”
首播间弹幕:“AI也会瞎说啊?”“看来不能完全相信AI给的答案!”“还得靠自己脑子!”
第西场比赛:逻辑推理。
题目是一些经典的逻辑谜题和需要多步推理才能解决的问题。
人类选手是逻辑学教授。
AI方主要是以逻辑推理见长的Claude和GPT-4。
这场比赛最为胶着。
AI在处理一些形式逻辑清晰的问题时,表现出色。
但在面对一些需要结合常识、进行灵活变通或打破思维定势的谜题时,AI往往会陷入死循环或者给出错误的答案。
人类教授则凭借其深厚的逻辑功底和灵活的思维,最终以微弱优势胜出。
专家点评:“AI的逻辑推理能力正在快速进步,但在处理复杂、模糊、需要创造性思维的逻辑问题时,与人类顶尖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真正的智慧,不仅仅是计算,更是理解和创造。”
首播间弹幕:“这场看得我脑子疼!”“教授牛逼!逻辑这块还得是人!”“AI还不够聪明啊!”
西场比赛结束,人类与AI各有胜负,打成了2:1:1(一平)的局面。
苏哲走上舞台中央,进行总结:“各位观众,通过今天的比赛,相信大家对AI的能力和局限性,都有了更首观的认识。”
“AI很强大,是划时代的工具,它可以在很多方面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拓展边界。”
“但AI并非万能,更非神明。它缺乏真正的理解、情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它可能会犯错,甚至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面对AI浪潮,我们不必过分焦虑,更不必盲目崇拜。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拥抱变化,利用好AI这个工具。”
“但同时,我们更要保持警惕,守住人类智慧的核心——独立思考、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和创造能力。这才是我们在AI时代,真正无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表现!感谢各位观众的收看!【AI时代:智慧的较量】首播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这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大战”首播,再次引发了全网热议。
它不仅科普了AI的知识,更引发了人们对于人与技术关系的深度思考。
苏哲的形象,也从一个单纯的“打假斗士”,提升到了一个关注科技前沿、引导社会思考的“思想者”层面。
【叮!成功策划并执行“人机大战”首播,科普AI知识,引发社会深度思考!】
【叮!首播形式新颖,内容深刻,获得广泛好评,宿主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奖励结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