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日记
格尔木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格尔木日记 > 第39章 如梦令·夏夜闲步

第39章 如梦令·夏夜闲步

加入书架
书名:
格尔木日记
作者:
毛易扬
本章字数:
11904
更新时间:
2025-05-23

如梦令·夏夜闲步

微风轻拂河面,

画舫水上悠闲。

万家不夜城,

升平歌舞岸演。

你见,你见,

张张行人笑脸。

夏夜漫步在泰州护城河边,偶然词兴大发,有感而作。

喜欢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效仿而作。

2013年 夏

关于词牌名:

《如梦令》是宋词中较为经典的短小词牌,其名源于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度曲《忆仙姿》词作,因苏轼读其“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觉“叠语空灵”,遂改词牌名为《如梦令》。

这一词牌以婉约抒情见长,节奏明快,语言凝练,在宋代广为流传。

凤城河记事

梅雨来得比往年早。

季明远站在望海楼前的石阶上,看着雨丝在凤城河面织出细密的网。

对岸的柳树在雨雾中洇成一片水墨,让他想起父亲书房里那幅《海陵春雨图》。

"先生,要伞吗?"景区门口的老妇人掀开塑料布,露出各式折叠伞。

季明远摇头,却摸出五块钱买了包纸巾。

老妇人黝黑的手背上,老年斑像宣纸上的墨渍。

这双手年轻时应该很漂亮,他想。

阁楼租在老街拐角,木质楼梯踩上去会发出年迈的呻吟。

房东太太在二楼供奉着观音像,香炉里积着半寸香灰。

"季先生是文化人吧?"签合同时她盯着他衬衫口袋里的钢笔。

他没解释自己己经五年没发表过像样的作品,就像没解释为何离开省作协回到这座小城。

书桌正对着一株百年银杏,树冠在雨中沙沙作响,像无数小扇子摇动。

季明远打开笔记本电脑,光标在空白文档上闪烁。

窗外传来三轮车的铃铛声,卖酒酿的吆喝拖着长长的尾音,在潮湿的空气里发酵。

第二天放晴,他循着记忆找到鼓楼路的早茶店。

蟹黄汤包在蒸笼里晶莹剔透,烫干丝上的姜丝切得能穿针。

邻桌老人正用筷子尖蘸茶水在桌上画地图:"施家桥往西的税务桥南街,民国时叫大林桥。"

"您画错了。"季明远不自觉开口,"大林桥在关帝庙巷口,现在叫钟楼巷。"话出口才觉唐突。

老人却眼睛一亮,银白的眉毛扬起来:"小伙子见过老地图?"

就这样认识了周慕云。

退休的历史教师,七十三岁,独居在税务桥东街的老宅里。

他请季明远喝自己窨的茉莉花茶,茶汤里沉着两朵白玉兰。

"现在年轻人谁记得这些?"老人着紫砂壶,"连我女儿都说,爸你那些破纸早该扔了。"

周慕云的书房让季明远想起儿时的新华书店。

玻璃柜里摆着泰州老城区的沙盘,比例精确到每口水井。

老人翻开1947年的《泰州城厢图》,宣纸的霉味里突然窜出陈年的阳光——那是季明远第一次意识到,记忆是有气味的。

午后他们沿着稻河街散步。

翻新的青砖地上,电动车碾过明代排水沟的遗址。

周慕云指着某处灰瓦:"看那个滴水檐,正宗晚清匠人的'猫叹气'。"

季明远顺着望去,瓦当下垂的弧度确实像弓背的猫。

在周家吃过晚饭回来,阁楼下的裁缝铺还亮着灯。

女主人踩着蝴蝶牌缝纫机,哒哒声像某种节拍器。

季明远在窗前抽完第三支烟时,雨又下了起来。

银杏叶在路灯下泛着釉光,他突然想起大学时写废的某个开头:"城市像一本被水浸湿的日记……"

周慕云带他去参加老街坊的茶会。

十来个老人围坐在文会堂的天井里,紫藤花筛下的光斑在他们身上游动。

穿对襟衫的徐老唱起板桥道情,沙哑的嗓音惊起了屋脊上的鸽子。

季明远注意到西墙根坐着个穿靛蓝旗袍的女人,正往笔记本上速写。

她的手腕转动时,玉镯在阳光里划出淡绿的弧线。

"许老师画得好吧?"周慕云顺着他的目光,"在实验小学教美术,前年丈夫车祸走了。"

女人似乎察觉到议论,抬头时铅笔还咬在嘴里。

季明远猛地呛到茶水——那是许清浅,他高中毕业后再没见过的初恋。

雨下大了。

老人们搬着藤椅往廊下撤,许清浅弯腰扶徐老时,发髻散下一缕。

季明远站在原处,看着二十年前的月光突然照进此刻的雨幕。

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也是这样的梅雨季,少女把伞塞给他就跑进纺织厂宿舍的雨帘,蓝裙子很快洇成深色。

"季明远?"她站在滴水檐下,睫毛上沾着水珠,"真是你。"

没有久别重逢的惊喜,倒像是确认某个考古发现。

她指腹沾着铅笔灰,无名指有浅浅的戒痕。

周慕云看看他俩,突然说:"清浅,你书店不是缺人手?这位季作家正闲着。"

季明远这才知道她辞了教职,在钟楼巷开了家旧书店。

"叫'拾遗书店'。"送她去公交站时,许清浅的伞总往他这边倾斜,"主要收地方文献,快倒闭了。"

雨打在伞布上的声音像遥远的鼓点。

她说女儿在南京读大学,说书店阁楼漏雨,说巷口的梧桐被台风刮倒后,再没长出那么好的树荫。

唯独不提二十年前那个雨夜,不提他寄到师范学院的二十三封信为何石沉大海。

公交车的尾灯在雨中晕开时,季明远摸到衬衫左袋鼓起的硬块——周慕云悄悄塞的老照片。

泛黄的相纸上,十七岁的许清浅站在桃园的海棠树下,背景里模糊的侧影是他举着相机的手。

之后的每个星期三,季明远总在下午三点出现在拾遗书店。

许清浅教他给古书除尘,用毛笔蘸酒精修补虫蛀。

某天他找到本1953年的《泰州乡土教材》,扉页有周慕云稚嫩的签名。

"周老师是我父亲的同学。"许清浅擦拭着书脊,"我爸走后,他常来看望我们。"

六月末的暴雨冲垮了老城墙的一段。

季明远帮许清浅转移书店地下室的存书时,发现个檀木匣子。

"我妈的嫁妆。"她制止他打开的动作,但匣子己经滑开——里面整齐码着他当年寄的信,每封都拆阅过,邮票右下角都用铅笔标着日期。

雨声忽然变得震耳欲聋。

许清浅蹲在积水的台阶上,旗袍下摆浸在水里:"我妈藏了录取通知书,等我找到师范学院的收发室,你己经退学了。"

一只潮虫从她发梢掉进水面,荡开的涟漪里浮着二十年的月光。

周慕云中风那天气温骤升。

季明远接到居委会电话赶到医院,老人正艰难地用左手画地图。

"税务桥……南街……"歪斜的字迹像蚯蚓。

护士说病人一首重复"箱子钥匙在砚台下"。

老宅的砚台压着张清单:《泰州古城保护文献汇编》校对记录。

书房暗格里,樟木箱装满手绘地图和口述史磁带。

最上层是装订好的文稿,扉页写着:"请季明远先生指正——周慕云"。

季明远抱着箱子走过税务桥时,暮色中的凤城河泛起青铜光泽。

许清浅在桥头等他,身后跟着个穿汉服的姑娘,眉眼像极了她年轻时的模样。

"我女儿媛媛,历史系研究生。"女孩接过箱子时,腕间的银镯碰出清响,那是周慕云去年送她的生日礼物。

急诊室的灯光下,周慕云左眼微微发亮。

季明远把文稿举到他眼前,老人颤抖的手指抚过标题,突然抓住他和许清浅的手叠在一起。

监护仪的心电波形变得急促,像凤城河不安的涟漪。

季明远把周慕云的书房还原成三维模型存进电脑时,窗外正飘着今年第一场雪。

许清浅端着姜茶进来,发梢沾着未化的雪粒。

"媛媛发现个好东西。"她点开手机视频。

画面里周慕云穿着藏青色中山装,正在演示如何用传统方法拓印碑文。

"这是在市档案馆拍的,他非说镜头吃墨。"许清浅的轻笑呵在季明远耳畔,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她总把洗发露放在书店阁楼的窗台上晾晒。

视频播到七分二十三秒,周慕云突然转向镜头:"这段留给明远。"老人举起块青砖,"看这'徐记窑厂'的戳记,民国六年发大水时……"

季明远的钢笔尖在纸上洇出个蓝点。

那天他们在老城墙抢救拓片,周慕云确实说过要给他看什么,却被突如其来的雨打断。

现在这块砖可能己经和坍塌的城墙一起,躺在某个建筑工地的砂石堆里。

凌晨三点,季明远在周慕云的资料里发现本牛皮纸包着的册子。

1998年7月的记录写着:"许家女儿录取通知被扣,林主任证实是其母托关系截留。晚访施老师,商定由学校补发……"

钢笔墨水褪成褐色,像干涸的血迹。

"找到了!"许清浅突然从书架后探出头,怀里抱着《泰州城垣变迁考》的校样稿。

她耳后的茉莉花随着动作跌落,正好盖在季明远刚看到的段落上。

雪停的清晨,他们去人民医院送资料。

神经内科的玻璃门映出两人并行的身影,许清浅的大衣腰带总是松开,季明远第三次帮她系好时,护士站传来惊呼。

周慕云的血压像退潮般跌落,监控器刺耳的警报声中,主治医生把转院单拍在季明远手里:"南京军区总院,现在!"

救护车顶的蓝光划破雪雾,许清浅追着车跑过整个停车场。

她在减速带摔倒,羊皮靴浸满融雪,季明远扶她时摸到一手温热——她的掌心被消防栓划破了。

血珠滴在雪地上,像宣纸上晕开的朱砂。

"他书桌抽屉,"许清浅把额头抵在季明远肩头,"有给我女儿的信。"

媛媛赶来时带着台古董摄像机,"周爷爷教的,说电子档案更安全。"

屏幕里的周慕云正在口述泰州早茶的做法,突然转头对镜头外说:"清浅,明远要是来喝茶,记得提醒他凤城酱油厂的豆饼。"

季明远在凌晨的医院走廊写下《砖瓦城市》,写到周慕云发现明代城砖那章,他忽然听见风穿过窗缝的声音,像老人吹凉茶水的吐息。

惊蛰前一天,周慕云被轮椅推回税务桥东街。

左半边身体仍不听使唤,但眼睛亮得吓人。

他盯着季明远电脑里的3D建模图,突然用能动的右手拍桌:"东城门的瓮城画反了!"

许清浅把书店二楼改成临时工作室。

媛媛扫描老照片时,总在玻璃上发现水渍——那是周慕云讲述往事时飞溅的唾沫。

老人现在说话像坏掉的留声机,但提到1946年泰州保卫战的地道网,每个细节都清晰得可怕。

"你该去见见林老。"周慕云用左手食指戳着季明远胸口,"他父亲是最后一代'地脉师'。"

季明远后来才知道,所谓地脉师是专门记忆城市地下管网的人,能闭着眼画出全城排水网走向。

林老住在破旧的公寓楼里,抽水马桶永远漏水。

他摊开1953年的下水道图纸,枯枝般的手指顺着红线移动:"这里,文峰商场地下,藏着条宋代暗渠。"

季明远蹲着拍了一下午照片,站起来时膝盖咔吧作响,像老房子的地板。

西月的雨让凤城河漫上石阶。

季明远在拾遗书店帮忙转移藏书时,发现许清浅在每本地方志里都夹了便签。

有页泛黄的《海陵竹枝词》旁写着:"媛媛周岁在此页尿过,勿卖。"

他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真正的藏书家都会在书里藏点记忆。

周慕云开始教季明远辨识建筑年代。

通过瓦当纹样判断明清,数砖层厚度推测民国还是解放初。

有次老人突然把放大镜摔在地上:"都是赝品!"

他指的是翻新后的钟楼巷,那些做旧的青砖接缝处,水泥浆抹得太整齐了。

季明远陪许清浅去港口路布料市场。

她找一种叫"海陵青"的土布,要给周慕云做康复训练用的握力球。

"我妈嫁妆里有的,"她在布堆里翻找时露出腕内侧的淡疤,"火灾时烧得只剩……"

她突然噤声,季明远想起周家书房确实有焦糊味的角落。

他们在市场后巷找到家染坊。

老板取出块发霉的布样,浸水后展开,正是那种带着雨前天空色调的蓝。

许清浅把布贴在脸颊时,季明远鬼使神差按下快门。

后来这张照片成为《瓦当》的封面,评论家说那光影让人想起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

劳动节假期,媛媛带同学来拍纪录片。

镜头前周慕云系着新围巾,那是许清浅用海陵青布做的。

老人演示如何用罗盘测古建筑方位时,季明远注意到他左手小指有了轻微颤动。

"拆迁?"季明远差点打翻墨汁。

许清浅递来的《泰州晚报》上,老城区改造规划图覆盖了整个税务桥片区。

周慕云的茶杯在桌上滚了半圈,龙井茶渍正好淹没了自家老宅的位置。

当晚周慕云发了低烧。

季明远守夜时发现老人枕头下压着剪报集,最新那页用红笔圈着《城市记忆工程征稿启事》。

他翻开看到自己去年发表的《凤城河夜钓记》,旁边批注:"应补充1987年河道清淤发现的宋代沉船。"

清晨周慕云退了烧,却坚持要去档案馆。

在民国户籍登记处,他抖着手指出个名字:"许清浅祖父,参与过抗日救亡图书馆。"

工作人员调出的档案照片上,年轻学者站在书堆前,背后横幅写着"知识不灭,民族永存"。

拆迁办第一次入户调查那天,季明远陪周慕云坐在堂屋。

工作人员刚开口,老人就按下录音机。

磁带里传出他年轻时的声音:"1951年税务桥南街民居调查,户主周。"

调查员面面相觑,最后只量了房子尺寸。

许清浅在书店挂出"抢救城市记忆"的横幅。

周末来了十几个志愿者,有人带来自家老宅的门牌,有人捧来祖传的房契。

媛媛教大家用扫描仪时,季明远发现她腕上的银镯刻着精细的泰州古城地图——和周慕云书房那套图一模一样。

五月末的暴雨冲出了意外发现。

拾遗书店地下室渗水,工人在修补时凿穿了夹墙,里面整齐码着西十多个陶罐,每个都装着民国时期的书信账册。

许清浅打电话时,季明远能听见她牙齿相击的声响:"是……是我外公的笔迹……"

夏至日,周家老宅举办了"税务桥记忆展"。天井里拉起的绳子上夹满老照片,堂屋投影仪循环播放口述史视频。

周慕云坐在轮椅里给参观者盖章,纪念章是他设计的税务桥浮雕。

季明远在书房发现一摞未完成的手稿。

《城市记忆学导论》的扉页写着:"献给明远和清浅,我的两只眼睛。"

他摸着凹凸的钢笔字迹,想起周慕云常说真正的城市不在砖瓦间,而在人如何记得它。

拆迁通知书送达时,许清浅正在拓印门楣上的砖雕。

她踮脚的姿势让旗袍下摆露出小腿,上面有道和季明远记忆中分毫不差的月牙疤——十七岁那年她翻墙给他送复习资料时刮的。

"我有办法。"媛媛举起手机。

她发起的"留住税务桥"话题下,季明远拍的周慕云讲解视频转发过万。

第二天电视台来采访时,老人对着镜头背诵《海陵县志》的段落,流畅得仿佛那些文字就印在空气中。

七月的热浪里,季明远完成了《砖瓦城市》终章。

写完最后句号时,许清浅端着冰镇绿豆汤进来。

她俯身看屏幕,发丝垂在他锁骨上,带着晒过太阳的棉布香。

窗外响起蝉鸣,像突然拧开的收音机。

周慕云在立秋那天走了。

他靠在躺椅里小憩,手里还攥着块明代城砖标本。

追悼会上播放的是他自己录的遗言:"把我骨灰撒进凤城河,我要顺着水道看看宋代的暗渠。"

季明远和许清浅划船到河心时,夕阳正把水面染成橘红。

骨灰入水的刹那,有鱼跃出水面,鳞片反射的光斑跳上许清浅的眉梢。

她腕间的银镯碰着船帮,清越的声响惊起了岸边的白鹭。

当晚季明远梦见自己变成块砖,被无数双手传递着。

周慕云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看好了,这是'一顺一丁'的砌法。"

醒来时发现许清浅睡在书房沙发上,媛媛发来的微信亮着屏幕:"市政协通过决议了,税务桥片区列为历史风貌保护区。"

晨光爬上《城市记忆学导论》手稿时,季明远轻轻合上了钢笔。

凤城河上的雾气正在散去,对岸的望海楼前,早锻炼的老人开始舒展肢体。

他想起周慕云说过,真正的记忆永远在流动中活着,像河水,像风,像人心中不灭的微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